天母親山步道

2014022320:55
為了配合學校鼓勵學生多多親近大自然, 有空多去走台北市親山步道, 今天我們選擇了"天母古道".

好久沒來天母, 雖然這邊沒有以前那麼熱鬧, 環境還是頗讓人喜歡.

天母古道簡介:

充滿驚奇的森林迷宮‧天母古道


    天母古道的入口位於中山北路七段232巷內,全長約2.5公里,從天母一直銜接至陽明山

國文化大學。古道其實是由數條登山步道所組成,包括水管路步道、翠峰步道等。沿途綠蔭遮

天,山壁生苔。包括水管路、翠峰瀑布,以及可以眺望關渡平原及紗帽山谷地的景觀步道等,

都是登山迷們津津樂道的景點。


    天母古道入口處搭了一個木製平台,古色古香的木頭材質,能與「古道」的意涵相連結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從入口處上去,是超過一千階的陡直石階梯,加上天母古道全長約2.5公里,

對於路況不熟,特別是初次上山的人,必須審慎地考量自己的體力,備妥飲水及登山工具。


    一般而言,從入口處至雙溪淨水廠的坡道,稱為「水管路步道」。水管路步道,以登山石

階旁,有一條順著坡道而下的醒目黑色大水管得名。水管設置於日治時代,最初是為了引取

明山
上的湧泉至下游的天母地區,現在則成為登山步道的特色之一。


    好不容易走完千餘級石階,總算可以銜接進入較為平坦寬敞的山路。道路一邊是爬滿青苔

的山壁,另外一邊則是可以俯視紗帽山谷地,並遠眺關渡平原的高崖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段山

路雖然較為平坦,但仍需注意半邊山壁的可能落石。尤其是這段山路,經常出現成群的台灣彌

猴,在山林間攀來爬去。由於彌猴有時會對登山客做出乞食的動作,行走於古道上,一定得格

外小心。

天母古道每一個岔路都充滿驚奇‧讓人油然生起一探究竟的想望


    古道內的另一條重要路線「翠峰步道」,屬於天母古道的後段,從猴洞產業道路到陽明天主堂,都是翠峰步道的範圍。翠峰步道最令登山

客稱道的,是溪底的翠峰瀑布。瀑布自高處沖刷而下,溪床為少見的紅褐色。這是因為本區岩床多由富含鐵鎂礦物的安山岩所構成,經過溫泉

水的長期沖刷下,岩石表面逐漸氧化,並沈積在岩石表面,最後才形成紅褐色溪床的奇特景觀。每當金黃色的陽光洒下,晶盈透亮的泉水與閃

著褐色光芒的溪床相輝映,更是美不勝收。


    翠峰步道沿線的原始闊葉林,也是登山客們嘖嘖稱奇的地方,包括沙朴、杜英,以及九節木等,數量繁多,生態豐富。值得注意的是,翠

峰步道下去溪底觀瀑的路並不好走,道路泥濘溼滑,僅容一人通行,沿途常有崩石、斷木阻隔去路,加上坡度較陡,在行走上必須特別小心。


    天母古道早在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,當時是銜接山仔后及天母一帶的便道。魚貨由金山運至山仔后以後,再轉售給天母地區的魚販,最後

魚販們經由這條便道將貨物擔運至天母地區。從功能上來看,天母古道是著名「魚路」的後段支線。古道支線繁多,而且沿途林蔭遮天,就像

走在一座依山勢搭建的森林迷宮裡一樣,每一個岔路都充滿驚奇,讓人油然生起一探究竟的想望。


    天母古道的入口,就位在中山北路七段底部,鄰近天母中山北路商圈,交通極為方便,非常適合民眾做為運動、休閒時的安排。這座充滿

驚奇的森林迷宮,隨時歡迎您的造訪。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天母古道親山步道
天母古道親山步道天母端232巷登山口

天母古道親山步道穿越士林華岡地區的西北山坡,也是紗帽山南邊的鞍部,屬於早年魚路古道的後段,涵蓋華岡至天母間的數條步道,沿著大水管構築,潺潺溪水、原始林相,步行其間,讓人倍覺涼爽舒適。步道還可順遊經翠峰瀑布至猴洞產業道路的「翠峰步道」,夾峙在山間林蔭中,走起來特別涼爽舒適。

天母古道曾經是金山與天母間重要的連絡要道,自從仰德大道開通後,這條早年的便道就成為名符其實的古道,近年更躍昇為熱門的登山路線,每逢假日遊人如織。

天母古道生態景觀
警示標誌

天母古道全區海拔高度從約300公尺至120公尺屬於臺灣低海拔亞熱帶闊葉林生態系。從大屯山鞍部吹來的東北季風帶來強風、雨水和低溫,使山腰古道迎風面,呈現暖溫帶闊葉林景致;相反的山腰避風面溪谷陰溼地環境則利於熱帶熱帶闊葉樹種生長,如熱帶板根、幹生花、纏勒等現象。天母古道雖海拔僅300公尺,卻有著熱帶、亞熱帶及暖溫帶闊葉林等不同生態之壓縮型生態系環境,相當難得而珍貴。

◎特別提醒山友:步道下切翠峰瀑布的岔路附近,容易看見猴群出沒,當您看見猴群出現時,請不要任意餵食,以免猴兒為爭搶食物,不小心傷害到您喔!

水管路步道
大水管與步道平行

水管路步道自日據時代便是保安林區的水源重地,不僅林相原始豐富,沿途築水而居的蕨類、姑婆芋等植物,更見茂盛而繁多。水管路係為接引第三水源地泉水到天母、士林一帶所闢建,步道前段爬坡路沿線已不見大水管,而步道後段水管就埋在步道底下。

1930年間水管上陸續鋪設石板和水泥作為保護,水管路就因此而形成,水管路與步道在天母地區因山勢漸緩才分道揚鑣。目前步道入口處的三角埔發電廠是步道的起點,也是水管路的終點。

 

入山林前先暖身
入山林前先暖身

自登山口出發,得先經過上千級石階的考驗,沿途有人遞熱茶熱湯免費試喝,才剛覺得熱,遮陽帽就出現了,若是口渴,林間還有果汁、茶,和甜美的地瓜湯在等著你。怪怪,還沒到陽明山呢,「在地」的蔬菜、竹筍、地瓜就已一字排開。

說是有一千多個階梯,就當作是進入山林前的「暖身」。首先映入眼簾是龍眼樹林,石階兩旁高大的龍眼樹,有的樹腰粗到要兩人合抱。從前,龍眼可是這裡的主要產業。再往上走,出現傳說中的黑色大水管,山路也突然變得陡直。

上坡路不免要費點體力,累了,中途和盡頭都有涼亭可以歇歇腳。站在中途涼亭旁回望,天母市區已在山腳下,小有成就感,即使有點喘吁吁也能繼續向前行;走到盡頭,如果天氣晴朗,還能遠眺林口台地,據說從這裡觀看臺北夜景也很不錯喲。

終於走完這段陡坡,在蓄水池旁洗把臉擦擦汗,馬上就要進入林蔭坦途囉。

詩意的步道之旅
天母古道愛富三街登山口

造訪過水管路步道的人,多半都會愛上這段路。沿途林木蔽日,夏日走在如履平地的山路上倍覺舒適涼爽;冬季只聽見北風在溪谷中呼嘯,但不覺有刺骨寒風。這裡的路面平整,很適合駐足觀景。漫步林間小徑,視野由眺望天母、北投轉換至山林溪谷,山間梯田與裊裊煙霧構成如詩如畫的動人美景。

海拔僅300公尺高的水管路步道,因為自日據時代便是「水源重地」和「保安林區」,林相原始豐富,不但沿途可見許多逐水而居的蕨類、姑婆芋等指標性植物,生活其間的植物更高達三百餘種,可見生態環境受到很好的保護。

路旁山崖的石壁上時有石頭堆砌,從岩壁流出的山泉水流入圳溝,吸引不少溪蝦和蝌蚪在此聚集。步道後段還有一條小水溝,清澈的水流同樣來自山上湧出的泉水,裡面有許多沼蝦和螃蟹,更是多種蜻蜓及蛙類繁殖的場所。從秋季到次年春季時,不時可以聽到斯文豪氏赤蛙如鳥叫的鳴聲。清晨或黃昏時段,還有機會看到臺灣獼猴在此出沒呢。

水道水 潺潺流
親山步道往文大

水管路步道源自於日據時期,為了接引第三水源地的泉水到天母、士林一帶所開闢。行走在沿山壁開鑿的山徑,已不見前段爬坡路上的大水管,其實後段水管就埋在步道底下。一九三○年代,水管之上陸續鋪設石板和泥土作為保護,水管路就此成形。接近天母地區,因為山勢漸展,水管與步道才「分道揚鑣」。

現在靠山崖的路上見到圳溝,石頭堆砌引導山泉流下的水溝彷彿是昔日藉水管引水的縮影;站在上坡路的水管旁,還可聽到大水管內急速的水流聲。

步道入口的三角埔發電廠是步道的起點,也是水管道的終點,儘管已功成身退,依然見證了這水道的今與昔。

top↑